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孩子做沙盘的照片,结果就有人问我:“这些孩子这么小,是出了什么问题吗?”
我这才惊觉,原来大家普遍认为来做沙盘的孩子都是有病的,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今天,我就来和你聊聊这件事。
记得2020年的时候,我的心理咨询师暑假里休假去了,我憋得难受,就给我大学闺蜜打电话。我说:“我心理咨询师休假去了,你能陪我聊一下吗?”我闺蜜大惊失色问我:“你怎么了?发生什么事情了?你为什么要找心理咨询师?”她问完以后,我一脸懵逼,咱们已然是两个世界了么?
我从2016年生完二胎以后,就开始了长程的心理咨询,当时只因为老大老二有冲突,我也因为觉得“对不起老大“而感到自责,于是我就找了个心理咨询师聊聊,让自己缓解一下。结果,一个不小心爱上了长程咨询,咨询师的抱持、接纳,让我得以被看见,我的脾气都好了很多。
就这样,我在两个心理咨询师那里做了130多次的心理咨询,还参加了几次团体,收益很大。
你说我是有病才参加的吗?不是,我不符合任何精神科的诊断标准,我健康自恋、正向阳光、功能优异。用优异是因为自恋,但是由于符合事实,所以很健康。
你说我是有钱才参加的吗?我觉得,心理咨询不贵。一次400-500元,一年也就两三万的花费,但是收获实在是太大了。比如说,我的脾气肉眼可见地变好了,我对孩子的脾气也更好了,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,同时我还和心理咨询师偷师了很多沟通技巧,于是我的人际沟通方面,也更加的顺畅了。
现在旅行一趟就要花几万块钱,我认为这个钱并不多,这属于对自己的投资吧。
到了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,我看到她在学校里适应新的人际关系、适应课业,我就想,我得给孩子找个咨询师。我的好朋友问我:“你自己都这么厉害,为什么要给孩子找咨询师呢?”我说:“妈妈还是不一样的,咱们会焦虑,因为是自己孩子。”简单来说,我们是利益相关方,所以不能做到完全的接纳。而且有时候小朋友也想吐槽妈妈。咱们对孩子有抱怨的时候,就去群里吐槽一下孩子们,或者找心理咨询师哭一哭。但是孩子们没有地方可去,他们得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,没有一个可以全然接纳他,不带任何评判的出口。所以,我觉得我得给孩子找个咨询师。当时孩子才一年级,我就带孩子去恬真堂找了王茜。当时恬真堂还不归我管,我只是个客户。王茜说孩子比较小,适合做沙盘。于是孩子就开始每周一次的沙盘。
沙盘室里有两盘沙子,一盘是干的,一盘是湿的。旁边有很多的摆件,这些摆件孩子们可以随意挑选,在沙盘中呈现出来自己的内在世界。不仅仅是呈现,还有“象征化的处理”。什么叫做象征化的处理呢?比如我看到过一个故事,说一个孩子经历了911,回来以后他通过画画处理了这个冲击。他在楼下面画了垫子,让掉下来的人可以掉到垫子上。孩子们会通过绘画、游戏、沙盘,来重现自己内在世界中的冲突,并且通过它们来进行处理。当然,作为家长,我其实对于沙盘没有这么专业。我女儿是容易忘事情的,比如日语课就经常被她忘记,但是沙盘,从来!没有!忘记过!如果中间因为什么事情停了一次,她会跟我讨价还价,要求我给她补回来。她和王茜的关系也突飞猛进,经常挂在嘴边。除了妈妈之外,她有两个最喜欢的人,一个是浮力美术的王娜老师,另一个就是王茜老师。
家长其实很简单,孩子喜欢,并且咱们付得起,咱们就愿意花钱。不过我女儿也说:“心理咨询师赚钱好容易啊,我坐在那里玩,她拿个笔记在那里记一记,就赚钱了。我长大也想做心理咨询师。”这当然也是我的私心了,一方面,女儿做沙盘是帮助她处理学校里的冲突,或者家庭里的冲突,让她的情绪可以安放;另一个,当然也是希望她接触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,去体验。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的最好的路径其实就是体验,你体验过了,自然而然就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,它不是理论,不是技术,而是一种内在状态的内化,把心理咨询师对待她的方式一点一点的内化进来。事实上,叶院也觉得我女儿未来很适合做心理咨询师,她对人内心的洞悉敏感准确,富有爱心。不过她自己很喜欢艺术,所以未来可能会是个画家、绘画老师(像她热爱的王娜老师那样),或者做一个艺术治疗师。后来,女儿二年级的时候,由于我们到外地去住了一段时间,于是停了一段时间沙盘。王茜也很忙,因为她要花时间去帮助很多很严重的个案。我也良心发现,把王茜让给了那些更有需要的孩子。同时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虽然我尽量避免和王茜接触,但是我们俩需要交集的地方还是太多了。于是,女儿就换了一个咨询师,叫周舜。我女儿现在还是说会更喜欢王茜,但是我儿子非常喜欢周舜。但是,每周四要见周舜这件事情,女儿从来都不会忘记。而周三的日语课,仍然经常被忘记。我离婚的整个过程,女儿都知道,我也让她继续做沙盘来帮助她处理这个变化。周舜不太清楚我们发生的事情,于是约了一次父母访谈,我说:“我们正在离婚,孩子也都知道。”周舜说:“难怪,难怪最近沙盘变化比较大。”我问他如何,他说:“孩子的心情总体还是好的,但是最近孩子的沙盘开始分出两个盘。”
咨询师和我说了,她心情总体是好的,只是在处理,我就会放心一些。在生活中,我也毫无隐瞒地和孩子说具体的进度和情况。当然我的心情,我会找我的心理咨询师来处理,不需要孩子帮我处理。但是,孩子全程都是知情的,并且在她的咨询师的帮助下去处理。
后来周舜告诉我,孩子沙盘中的呈现目前处理的很好。然后,有一天周舜跟我说,孩子最近看上去有点退行,可能会在家里要更多的关注。
关于退行这一点,我也有察觉,在那段时间,孩子每次见到我总是要抱抱、要关注、要照顾,有了周舜的建议,我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。
后来女儿情绪处理得不错了,她跟我说:“我和周舜老师说好了,再来四次做一个告别,我就不做了。”我说:“好的,这些都你和周舜老师商量。”
女儿结束了沙盘以后,四岁多的儿子已经觊觎很久了。他说:“妈妈,我也要做沙盘。”我说:“好吧,那先给你做几次试试看。”
儿子非常喜欢周舜,而且总是喊周舜名字。周舜说自己有点老古板,要我儿子叫他“老师”。后来我问周舜结果呢?周舜说:“他一直叫周舜,后来我也就习惯了。”果然没有人搞得过我儿子!王者!最近我们几个孩子找周舜做了一次团体沙盘,在沙盘里每个孩子都呈现出了自己的主题。比如我家儿子,选的全是士兵、炮弹。结束了以后,我们和周舜聊,周舜说:“你家儿子目前全能自恋呢。”我说:“对对对!家里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,就是这样。”我又问:“那怎么办,就让着他?”周舜说:“孩子这段时间的无所不能的感觉也还是很重要的,未来他长大了处理问题,这种全能的感觉还是会对他很有帮助。”我说:“我们都觉得,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,也不能都这样。”周舜说:“每个家庭的边界不一样,这个可以你们自己定。”不过周舜那句“现在的全能感,是为了拓展的力量”的时候,又让我觉得臭小子的自恋可爱了几分。另外的几个小朋友也呈现出了不同的主题,一个小朋友呈现出了最近的死亡的主题,还有一个小朋友呈现出了公主的主题。这些妈妈们都是觉察力很好的妈妈,但是还是会希望通过沙盘对自己的家里的小朋友多了解一点,也对回到家以后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的环境更了解一些。这些孩子都是养的很好的非常健康的孩子,但是作为父母,我们希望更加了解孩子,以及自己养育中的盲区,作为孩子,他们也非常喜欢沙盘。
我做了130次心理咨询以后,现在也不做心理咨询了。我以前以为,心理咨询真的是可以做一辈子的,后来发现不是。我女儿会在不需要的时候,和周舜提出用四次结束咨询,我也是,当我觉得我不再需要他们的支持,而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修行的时候,也就结束了和他们的关系。这是我的一些经验,和大家共享。心理上的照顾,不只是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,更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寻找的资源。沙盘的名字很诗意“一沙一世界”,小小的沙盘,呈现出孩子的内在世界。孩子,和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关系,孩子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表达,更是通过在沙盘上构建起自己的内在世界,向咨询师诉说着自己的成长经历,内心的冲突、矛盾以及自己的幻想。沙盘让孩子自己寻找并且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,并且有一个人,心无旁骛的,全身心的贯注在他的内在世界,愿意去聆听,愿意去理解,这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验。